祁连归来不看山

 

 

如果把这次我们在中国的西北角的征途比作一个竞技游戏,那么祁连山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关卡,打通了它,会得到琳琅满目的奖赏:西域骑兵,汗血宝马、印度佛龛、美丽壁画以及中亚香料。于是我们一行40余名多友,像霍去病一样,穿行戈壁与冲积平原的丝绸古道,千骑卷平冈。

 

祁连山终年白雪,滋润了河西走廊

 

祁连山脉是中国境内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地跨甘肃青海两省。这组大致平行的山脉群长逾1000公里,宽幅近400公里,是由7条以上的山脉组成的山系。我们回程时从兰州中川机场起飞,飞机用了半个小时才穿越祁连山脉,壮美令人震撼。不过,祁连的自然美相较于她在地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上的意义,顿时黯然许多:她怀抱着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哺育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是中国地理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2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即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水岭);也是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的分界线;她在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里都出现过,是大漠落日、是旌旗戍边、是美酒玉杯、是离情闺怨,是《西游记》的产地,是“边塞诗派”的灵感源泉。这般辉煌,即便是五岳诸峰也只能望洋兴叹。

 

“祁连”,古匈奴语中是“天”的意思,“祁连山”便是“天之山”了。祁连山脉河谷宽广,由雨雪冰川融汇而成的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纵横河西走廊,让甘肃成为西北水草肥美的“绿如意”。西汉时霍去病出兵平定西患,退守的匈奴发出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展开一幅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祁连山的三面被沙漠包围:北面是巴丹吉林沙漠,西面是库姆塔格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面是柴达木荒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祁连山的最大贡献,不仅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也不光是引来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造就和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

没有祁连山北麓的融水,就没有丝绸之路。我们从兰州出发、自东向西沿河西走廊抵达敦煌,途中的每一个驿站都离不开水源的滋养: 石羊河之于武威,大西河之于金昌,黑河之于张掖、高台,北大河之于酒泉、嘉峪关,党河之于敦煌。我们未及停驻的玉门是由昌马河哺育,而最艰苦干燥的阳关,与敦煌一起分享了党河的乳汁。据说每个张掖的娃儿都会唱一首童谣:骨节骨节当当,猫儿跳到缸上,缸倒掉,水倒掉,猫儿的姐姐烙馍馍;馍馍呢,狼吃了;狼呢,上山了;山呢,雪盖了;雪呢,化水呢;水呢,和泥了。

西行第三天我们见到了月牙泉和鸣沙山。大名鼎鼎的月牙泉藏匿于沙丘之间,晶莹剔透,楚楚可怜,她的美就在于这种海市蜃楼般的存在感。其实,祁连的冰雪融水渗入地下,包裹于沙体底部地面,在沙量稀疏的地方会暴露出水源,因此鸣沙山沙丘脚下形成了月牙泉景观。你看,月牙泉旁边其实还有一片更大的水面,只是因为形状不如月牙儿讨巧,因此泯然众人矣。

祁连山之于中国的西北角,是脐带,也是命门。黑河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由祁连冰雪融水抚育。她发源于祁连山脉青海段,在中游养育出了金张掖银武威,形成著名的河西走廊;下游蜿蜒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注入居延海。

 

不得不提的“居延海”,是一个令人五味杂陈的名字:她曾经是古代的边陲名镇,民族融合、湖泊众多、水草丰茂、河网密布,军事意义重大。而现在,因黑河水量减少以及水事纠纷,她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七次能见度为零的沙尘暴,即黑风暴,全部发生在黑河流域。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曾经播出过轰动一时的《沙起额济纳》,使得居延海这个水草肥美的名字却因沙尘暴而家喻户晓。史料记载,汉代黑河下游的居延绿洲的规模可以媲美今天的张掖。

 

其实也许不需要在时间的坐标轴上跑那么远,1944年,林学家董正钧在所著《居延海》中描述道:“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草风声,真不知为天上人间,而尽忘长征戈壁之苦矣。”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东西居延海尚有水面分别为267平方公里、35.5平方公里。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干涸;1993年5月5日,一场特大沙尘暴从额济纳开始了。

 

昔时绿洲没,今日水犹寒。

 

图:CC的TV“走进祁连”摄制组在嘉峪关、鸣沙山、月牙泉进行拍摄。

 

 

 

 

闫隽 (华中科技大学)
201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