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潤物細無聲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朝詩人杜甫《春夜喜雨》的名句,既是香港陽春三月的風景,也是整個訪學期間的一種感受。

 

印象Hong Kong
沒去香港之前,對香港的印象大多來自港片,尤其是各種警匪片。什麼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等等都和某部港片產生聯想。偶爾也通過電視新聞瞭解香港,什麼香港法制健全、自由民主、現代文明……不過,真正瞭解香港還是這次親歷。
入港第一晚,一路“港囧”的我(飛機延誤、身無港幣、錯乘大巴)就見證了香港的法治社會。我搭乘的大巴車(當晚最後一趟)不小心撞倒路邊移動欄杆,其實並無損失,但卻引來三撥“荷槍實彈”警員緊急處理這起“事故”,拍照調查、酒精測試、現場口供……一點都不含糊(就差把我這唯一證人也帶到警局了)。法治社會不僅需要高昂的執法成本,更需要健全的管理程式,這是法治社會的基礎保證。
說起香港的民主,印象最深的是各大校園的“民主牆”。除卻對重大社會問題的反思,大多還是有關校園自身建設的討論,大到對校長的“質疑”,小到學生組織內的“爭吵”,“民主牆”既是公眾民主對話的空間,更是公民理性觀念的演練。記得離港之前,香港媒體正熱議“佔領中環”事件,姑且不去評價左中右媒體如何報導,有一點可以共識的是,民主基於理性公民的自由參與。而這,恰恰是推進社會民主至關重要的因素。
再說說香港的“現代”吧。可以說,香港的每一個縫隙都透著“現代”的元素——神奇各異的摩天大樓、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文明有序的社會環境、細緻入微的排水系統……都是香港社會現代文明的表現。舉一個小例子:在城大校園很難找到內地大樓的“1層”,有“G層”、“LG層”,和各種“平臺層”,這些樓層要和城大周邊的自然環境(山體結構)以及社區(商場)緊密對接。於是,人與自然、社會就真正有機融為了一體,而這恰恰應是社會文明的終極目標吧。

 

印象
是的,COM和CCR不光有地標式的大樓。
尊敬的CC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他對學術研究的熱情,對華人學術的貢獻,以及對多友的操勞,對大家的愛護和身體力行的堅持,會深深影響每一位年輕人。想必,九龍寨城的參觀和太平山頂的遊記一定是我們這批多友印象很深的記憶。這些記憶背後肯定沒有什麼論文的煩惱、評職的困惑、生活的艱辛,更多的則是輕鬆愉悅和快樂生活。無論寨城公園參觀,還是九龍城裏購物,以及太平山下誦詩……都能真切感受到健康學術生活的一面。突然想起CC在臺灣講到“賺生活”的臺灣人。我們這些所謂的學術人何嘗不應如此呢?學術與人生,既要學術,也要人生。否則,學術又有什麼意義呢?
何老師總是很忙,即使在座談的時候也會兼顧教室外的來訪者。不過在我看來,何老師更是身體力行的教育家和實戰家。他不僅熟悉每件技術設備,更帶領學生開展真正全媒體和有內容、有深度的實踐教學。我們經常看到何老師指導學生創作,既有最先進的無人攝像機——八爪魚的試用,也有“父輩的文革”、“倉央嘉措”、“香港廉政公署”等深度專題片的拍攝精品。祝老師的研究方法課以及大資料的專題講座,不僅開啟我們對未知領域的關注,更引發我們對傳播研究未來的深度思考。還有沈菲、蔣莉、梁勵敏、姚正宇等諸位老師的學術分享,同樣讓人深受啟發。最要感謝陳霓老師和林芬老師,面對我有關畢業論文選題的追問,她們總能給我最有益的啟發。
回過頭來發現,原來更像一個家。

 

印象多友
“這會兒,我正在廣州感受南粵晚春的舒適,兩天后將從這裏趕回西北蘭州。和我同時離港的海龍兄還滯留在深圳機場,飛機延誤已近17個小時;先行一步的申琦姐應該已經回到上海與家人團聚;留港的鵬程、錢進、山冰、閆雋、智敏、彥芳諸位或繼續在城大搶運資料,或在茶餐廳暢聊,或奔走於各大商場血拼……我們短暫而充實的訪學生活就這樣告一段落了……”這是我幾天前(3月29日)準備寫的訪問記的開頭部分。是的,對於這次訪問而言,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們這些多友。
海龍兄,我以前以為他在學術和年齡上都是老前輩,沒想到卻只長我幾歲,而且還是能在大海裏獨自裏暢遊一兩千米的“海龍王”;
閆雋姐論輩分算我“師姑”,我們都教新聞編輯,都在華科大學習,著實有緣;
鵬程兄是我們這屆的班長,而我則甘願做班長秘書,我們一起吃飯、讀書、交談,他的學術熱情和治學理念深深影響著我;
申琦姐是我在復旦暑期班上就認識的舊友,這次香港之行看到她這幾年來的學術堅持和不斷進步,深感敬佩;
錢進兄初入教職,保有年輕人的激情、前沿和坦率,和他有關畢業論文的長談受益匪淺;
智敏姐是我地道的老鄉(河南信陽人),她從記者到學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對佛教文化的執著追求都深深影響著我;
山冰兄很是有緣,我們身材相近,如同親兄弟,同是讀博人,在前進路上一起加油;
彥芳姐是個大忙人,訪學期間還在努力完成“稿債”,記得第一次見面就見她拖了一大箱書,趕寫書稿……
你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有緣千里來相會,多友同是有緣人!

感謝CC給我們創造的機會和緣分!

七月金城,我們一起相約!

親,您準備好了嗎?

 

多友在盧峰山頂俯瞰維港

 

 

 

劉曉程 (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3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