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你们在大热天花钱花时间来参加多友会,我十分感动。我说过,以这个系之小,中国之大,97人能聚在一起,怎么说也是缘分。你们专程与会,更是缘中之缘。没有时间和各位一一聊天,招待和节目设计都有不足,还请你们包涵。我相信你们是不会计较的。打铁趁热,如能写文章,长短不拘,留个纪念,善莫大焉。现在回头看历次多友会的纪录,历历如新。要不是有这些纪录,记忆可能已经模糊了。(香港城市大学,李金铨)
从城大回来两天了,修养身心的同时仍不断回味这次会议所带来的学术信息以及师友情谊。青年学者们的报告很精彩,但让我受益最多的还是城大”大佬”和”新秀”们的两场报告。”国际传播的国际化”这场报告主题虽然纠结(哈哈),但却帮助我们这些正困惑于中国传播学研究主体性的青年学者解开了不少纠结。与香港不同,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准,但国际化未必是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而要”将我们文化的特殊性与大理论结合撞击出火花”(哈哈,引用您的话)。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然受益于许多外来的和内生的助推器。城大每年一度的青年学者访问项目以及”多闻雅集”,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change agent “的角色。作为城大校友,作为青年学人,我在为自己母系感到自豪的同时又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友计划在短短5年内,已经形成这样的气象,实在令人动容!(深圳大学,周裕琼)
我已回到老家西安,香港的热度还留在皮肤上,多友的欢颜和您对我们的真挚情意深深烙在心里。这次的香港格外美丽,城大的新大楼各种软硬件设施令人眩目,多闻雅集大家庭一般的热烈和生机、茶香和温馨是值得珍存的美好记忆。您喜欢说的缘分,随着一年一年大家的重聚,我品得越来越深:美好、坚持、善良的意愿、分享果实。我说的对吗?(武汉大学,司景新)
谢谢你们给了我访学机会和交流的机会,我将继续努力。争取自己有好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提交出来。(华中科大,陈少华)
多友相聚,实乃人生难得的缘分。因此今年无论多难,我都想来参加。确实,四天的相聚虽然短暂,但十分开心。在您掌舵之下,城大诸位同仁悉心操持,办得非常贴心、周到。真是感谢了!(复旦大学,周葆华)
第一次到香港,就到了依山而建的美丽城大,更受到媒体与传播系各位老师的热诚接待,真的是非常感谢!香港给了我这样一些映像:一是秩序、二是紧迫、三是热情。香港的秩序表现得淋漓尽致,井然有序的交通,严格的烟草制度,还有严苛的Hall 6工作人员,哈哈。香港的紧迫透过繁忙的人群、交通的速度呈现给我。热情表现在城大的各位脸上,不能用更多的言语去表达,只能去感受。短短的几天,终生难忘,师长的教诲、同仁的提点都深印心中。(武汉大学,王朝阳)
非常感谢在城大时的盛情款待,这是我们参加此类活动搞得最热闹、最成功的一次,将成为永久美好的记忆!(南京大学,丁和根)
虽然来去匆匆,但非常愉快。谢谢您为大家创造了这个机会。(南开大学,刘运峰)
能够再次回到城大我觉得很荣幸,也很感谢各位的盛情招待。这次聚会也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次美好的回忆。(安徽师大,吴来安)
感谢城大媒体与传播系的盛情款待,谢谢李老师及城大的诸位老师百忙中抽时间与我们交流,谢谢Kitty, Phoebe, Jessica, Connie等等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员,很高兴每年都能认识新的多友,期待明年相会,期待先红姐的纪念文章或者诗词歌赋。(中国传媒大学,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