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釀造生活——寶島行散記

 

 

2012年8月18日-27日,以參加“中華青年新聞傳播學者論壇”(又稱“多聞雅集”)和“第五屆公關與廣告國際學術論壇”為契機(以下簡稱“兩會”),在臺灣考察逗留十日,以下是印象較深的幾樣見聞隨感,簡記之。

 

壹  機場

飛機降落桃園機場的那刻,我以為我們乘坐的空中巴士駛進了大陸老縣城八九十年代的舊車站。三層樓高的機場航站樓,外牆舊跡斑斑。如若沒有那面國民黨旗,單看機場某個部分,更像大陸尋常百姓家的老屋。航站樓的陳舊古樸和對面各色先進飛機形成強烈反差。對比內地機場的豪華及現代,這座著名的國際機場,竟沒有一點兒印象裏的國際範兒,在我感覺,如若作為老式機場的展覽或許更為恰當。但這樣的機場井然有序,沒有距離。機場完全與附近的居民生活融為一體,起飛降落之間,是那麼自然安詳。這也是寶島臺灣給我的第一印象:舊舊的,很親切。

 

貳  街道

臺北的路真窄,大多主幹道都是兩車道,有的甚至只能容納壹輛小轎車。和內地動輒四車道、八車道比起來,這裏的馬路最多也就算得上“弄堂”。這些“弄堂”的主角是機車。說真的,沒想到臺北這座最現代的大都市竟然是機車的天下。尤其夜晚七八點,各種機車如蝗蟲般填滿臺北的大街小巷。然而,多如牛毛的機車井然有序,既沒有橫衝直撞,也沒有噪音飆車,就連很容易有的交通堵塞也很少見。“弄堂”兩側的廊道也是一大特色。這些廊道和馬路兩側的建築渾然一體,儘管外表和機場一樣陳舊古樸,但卻十分便利安全。行人在廊道內熙熙攘攘,既不必與機車搶道,又能近距離接觸各色商店。尤其在有雨的時候,廊道成了天然的避雨通道。遠遠看去,這些狹窄的“弄堂”竟如此和諧。即使在人多物雜的夜市,這種有序依然讓人印象深刻:小吃攤點前每位客人都有序排隊等候;夜市裏每個角落都清潔異常沒有一片垃圾。這樣的夜市是讓人有食欲的。

 

三 導覽

臺灣人把導遊稱作導覽。仔細琢磨,這一字之差也是有點兒文化的。不像大陸導遊的少言寡語,臺灣的導覽會在旅遊大巴上一直喋喋不休、長篇大論:從家庭經歷到國家大事,從日常生活到政治派系,從旅遊景點到歷史細節,他們一直講,一直說,感覺像個綜合節目的主持人。

 

印象最深的是帶我們去陽明山的楊導。這位貌似郭達的導覽一路像個憤青不停地說。從臺灣地圖、阿扁政治,到親朋好友、個人身世,都是他講述的材料。這位執著的導覽曾當過兵,因發現大陸潛艇立下三等功;也做過教師,但因不滿學生的放肆而轉行。就在導覽我們的當天,他竟將當場怒斥點我們名字的學生,並取消他們第二天的助導任務。同樣是這位性格耿直的導覽,竟能親手做出味道鮮美的鳳梨酥,並一再囑咐遊客不要輕易購買保質期長的食品。

 

另一位導覽叫美華,她剛幹導遊不久,以前是臺灣國稅部門的公務員,提前退休為了照顧自己年近九旬的父親。她說,她父母生了四個女兒,小時候一直被念叨是“賠錢貨”,現在父母老了,她們這幾個“賠錢貨”卻一直陪伴老人左右。她還說,她和她二十二歲的大女兒一起考的導遊證,她考證是想找個事幹,她女兒考證是想多一個就業的技能。這位初出茅廬的中年女導覽一路吟唱臺灣本地的歌曲,感覺根本不像導遊,更像是個鄰家的大姐。在臺北開往花蓮的列車上,不知她從哪里知道我身體有恙,竟體貼的取出一件山地車衫送給我,並一再說明是乾淨的男女都能穿的衣服。

 

肆  超能力賴

我和賴正能老師第一次接觸是在今年(2012年)春天,他和臺灣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陳清河院長來武漢講學,同時商議“兩會”的籌辦事宜。印象中,這位助理教授不僅博學多才,而且為人周全。記得魯磨山下東湖岸邊,我與他半日長談,從家庭到人生,從研究到教學,從學業到事業,從文化到政治,我們幾乎無話不談。面對我的不解和再三追問,他總是紳士一般娓娓道來。我還記得,那天他說了很多話,無論演講還是交流他都耐心備至,十分客氣,以至於最後說破了喉嚨變了聲。“兩會”籌備期間,他給我的郵件顯示經常熬夜到淩晨。記得有次因“台政府”遲遲不發簽證,他不僅親自電話道歉,而且表示投訴官家。會議舉辦期間,正值賴老師的新婚蜜月,他放下嬌妻投入緊張的會務工作。面對一兩百人的“兩會”,他幾乎每天都要熬夜到淩晨,不厭其煩處理各種雜事,總是客氣有加待人周全。從精美的會議袋,到精緻的鳳梨酥,再到精心的全陪。賴老師的超能力被很多與會人一致稱讚。臨行前,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是PR人,“兩會”就是我們世新大學的一次PR,所以我們做再多都是應該的。就這麼樸實的話,就這麼樸實的人,就這麼樸實的信念。這是賴老師于我最大的教誨。

 

伍  精緻傳播人

“兩會”期間,我們先後參觀了臺灣第一家電視臺TTV和著名的公關公司精英集團。除卻專業之外,印象最深的是兩家傳播機構的熱忱和精緻。在台視,他們為我們這些大陸來的貴賓送上公司專門訂做的點心和咖啡;在精英集團,除了公司自己做的點心、飲料外,他們還精心準備了各種小節目——我們每到一家子公司,都有一個驚喜,不管是佇列式的歡迎儀式,還是口號式的自我介紹,抑或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都讓人眼前一亮,心情極其愉快。這種待客之道感覺是那麼久違和親切。記得精英集團的孔老闆在交流時曾說:雖然我們還不太會處理大陸的各種關係,但我們一直堅守專業的公關操守,我們希望用專業的力量推動公關行業的發展。我的理解,專業背後是精緻,精緻背後是責任。這難道不是大陸公關界亟需提升的嗎?

 

陸  學術共同體

在台這些天,我一直思考有關“兩會”的意義。說實話,這段時間,我原本應該待在家裏陪伴懷有身孕的老婆,等待孩子最後的生產。但為了參會,我不得不放棄應有的照顧和陪伴,儘管老婆及家人都很支持,但在台期間基本都是在擔心和掛念中度過。我一直想,究竟是什麼吸引我不遠千里來到寶島,是旅遊購物嗎?是交流學術嗎?是圖個新鮮嗎?我以為都不是。也許真正吸引我的,恰恰是多友會和公廣論壇一直有的口碑,那口碑恰恰就是一種學術共同體的獨特魅力。這種魅力,來自超能力賴(世新大學賴正能先生)、永動機陳(我的博導華中科技大學陳先紅女士)、BOSS何(香港城市大學何舟先生)、教父CC(香港城市大學李金銓先生),以及不遠萬里而來的Jan Servaes & Maureen Taylor等人的鼎力支持,他們就是這個共同體的支柱。在這群人裏,你能感受到一種執著和信念,就像臺灣普通百姓給人的印象一樣——他們的全部的生活意義在於他們的信念。我很難表達出這種信念究竟是什麼,但我相信有信念的生活是充實和快樂的。我相信,生活如此,學術亦如斯。

 

柒  結語

敲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正在返回西北蘭州的列車上。周圍的乘客很奇怪地看著我敲打這些繁體字。列車窗外,西北的秋雨綿綿不絕,隴上各地防洪壓力不斷。回憶這次“兩會”之旅,從蘭州到武漢,從武漢到上海,從上海到臺灣,再原路返回,中途還折回豫南大別山老家探親兩日。整個行程可謂歷經周折,從八月到九月,從南方酷暑到北方冷秋,從天上到人間,從夢裏到現實,從高層到底層,從家國天下到家裏長短。於我,這種刺激總是那麼強烈。好像一場夢,好像一次人間蒸發之旅。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等青年學人的真實寫照——而立甚至不惑之年,面臨上老下小、妻子孩子、票子房子、奶粉學費,以及教書育人、傳道授業、項目課題、學術理想、人生追求……如何周全經營,確是一個大大的學問。不過,臺灣之行起碼告訴我,做一個有信念的人,生活才會充實,事業才會成長,人生才有意義。

 

 

 

劉曉程 (蘭州大學)
201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