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周感受城大的四周
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友人说,香港今年的三月反常,竟然这么冷。长居北国的我对此没有显著感受,倒是发现来到“特别行政区”体验的“风土人情”里面少了帝都春日最为常见的“土”,而让人感受最深的则是“人”和“情”。
这份“情”从抵港之前即有体验,一封封邮件把一个月时间周到安排,于期待中慢慢展开,其间穿插若干多友们临时起意的小型聚会,有吃有玩,有思有感,活色生香。当CC带领大家如约去紫罗兰径“散了步”(CC老师认为该行程强度跟他日常“爬山”比较,充其量是散步),到赤柱海边吃着烤肉的时候,恰逢阴雨多日之后的暖阳,大家的感情更见温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爬山中途休息之时,CC从身后背包拿出一袋色彩明艳的苹果给我们分吃,我不禁想到“香港”不仅“香”在港式美食,还有混着清新空气的果香。
谈及“人”,在琳琅满目、涉及诸多领域的课程、seminar和日常交往中,城大的师生们展现了“可爱”的一面。Jonathan Zhu上课时会担心午饭没有着落;沈公子的套头帽衫略有“卖萌”嫌疑;何舟老师面对别人“后置音箱放哪”的询问,会反问“你说后置音响放哪?当然放后面!”;Mike Yao会一脸懵懂听我们介绍怎么查找中文文献……当然,此行的各位多友亦沟通颇多。大家从日常工作中调整至“游学”状态,学术研究也回归了相对质朴的面貌。清华早年曾有学生问起哲学大师金岳霖,为什么要研究别人看来枯燥的逻辑学,金一笑答道:“因为它好玩儿。”这一句话似乎把学术研究的“旨趣”、“价值”、“意义”等说法全都比了下去。
从城大校园到造价不菲的CMC楼和我们的住所路程一样,车程3、4分钟,步行约需15分钟。以城大为地理中心,在港四周的时间也在空间上向四周展开,仿佛我在香港艺术馆看的“吴冠中画展”的主题“点线面”一样。中大传播学院的“天人合一亭”,浸会传理学院其时所处的“风口浪尖景”,港大所处中环地区的水泥丛林,成为记忆中闪烁的点,贯穿这些点的并不仅是港府发达的公共交通线路,还有脑海中勾勒的研究路径,延展开来就是从北京一路南下并放之四海,与诸友共同建构的学术图景,以及历久弥深的友情。
201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