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沙一片情
我29号下午五点才赶到教育宾馆,放下行李就赶快问路奔向会场。在经过派出所前停靠的一长排警车后就看到内蒙古师大北门内的第七届中华青年新闻传播学者论坛标语。一刹那间不细想,还会以为这会议安保措施好高。
到了会场刚巧赶上最后的闭幕式环节,郑欣和伍静分别代表两个讨论小组做总结陈述。非常庆幸听到了最后的浓缩精华。见识了郑欣的超好口才,更厉害的是他们小组在短短一小时讨论中提出了十一个几乎涵盖整个新闻传播学科的问题。伍静介绍了他们小组每人的研究方向和四个讨论问题。 他们是我这次最先认识的两位新多友,虽然是单方向的。由于我们2010年4月期的十位多友只有我和双梅来,超哥、颜梅、晓燕、志安、星耀、张萱、正林、晓芬都没来,我只认识几位与会多友。来前专门预习了一下名单,希望聚会结束前能把通讯薄上的每一位都对上号。后来的三天旅途中,我把小的通讯录都放在口袋中,随时对照。
晚餐认识了来自城大的梁励敏、湖北大学的黄月琴和云南大学的庄晓东三位老师,见到了沈菲兄弟的漂亮妻子,还有内蒙古师大的陶格图院长和张芸副院长。遇到了老朋友尹良润一家、李明伟一家、白红义一家、顺铭、双梅、许静等。
第二天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辉腾锡勒草原。此地一开始与我们对草原的美好想象有差距,还有骑马和点歌被宰,草原上放眼尽是风力发电机,蒙古包状的水泥房内卫生条件差等。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草原,感受到辽阔草原背后的真正单调。也恰好是诸多的不满意为我们提供了共同话语和建构了我们的共同记忆,骑马、蒙古包的房间、王爷王妃一直是我们的话题点。在一片单调的草原之上,主要就我们几十人在骑马、拍照、聊天、打闹,草原的这种单调为我们的交流尽可能地排除了环境干扰因素,一片蓝天和空旷草地都属于我们这帮人,现在想来都觉得是很奢侈的事。如果在大城市,我们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可能就淹没在繁华城市的各种噪音之中,互相关注程度会小很多。
和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赖正能老师夫妇、湖北大学廖声武老师的妻子、复旦大学的许燕老师一组骑马。现场交钱才发现身上没有现金,只好开口向许燕老师借。我和许燕老师最初对话就是从借钱开始的,建立在多友的群体信任基础之上的人际信任此时得到充分体现,许燕老师可能在没有记住我是谁的情况直接就帮我交了骑马钱!
我的蒙古包邻居是来自上海大学的沈荟老师和女儿思博,沈老师带着墨镜的样子酷酷的,一见面她就告诉我要晒被子,尽显邻里好关系。师弟王斌是我前面一家,何晶住在更前面。住进蒙古包后的信息沟通方式基本是靠喉咙喊,带给我们一种现代与原始交织的信息传播体验,也好似回到乡村的原始与宁静。
篝火晚会后回到蒙古包正准备休息,宁静的夜空似乎传来何晶喊我的声音,但开门后不知声音来自何处。过了一会又响起喊我的声音,开门看到沈荟在外面,说是何晶让我们去她那里聊天。得此殊荣,很是受宠,就穿着拖鞋冒着草原夜晚的冷风直奔何晶的蒙古包。推门进去时,张红军、郑欣、高山冰、王蕾已经在里面了。晚饭时已经见识了落落大方的王蕾的王妃风采,也搞清楚了南师大高山冰老师这一有点文艺范或者武侠味的名字不是笔名。红军前年和我在台湾的多友会中已经见过,我们两人发音就一字之差。29号下午我刚到呼市教育宾馆报到时遇到甜甜、子豫、思博三人在大厅玩,看到我报到的名字与红军很像,他们就问我和张红军是什么关系,我说红军是我弟弟。他们说不像,我假装说因为小时家里穷,父母就把好吃的给了他吃,所以他长得比我高比我帅。她们将信将疑。这也是后来三天甜甜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红军究竟是不是我的弟弟?其实,在大家长CC老师和何舟老师营造的多友团体中,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下次要告诉甜甜我们真的是兄弟!
第三天响沙湾沙漠行我和黄顺铭、邓绍根老师一家、伍静母女俩、白红义一家、双梅母子、朱丽丽母女、李贞芳老师、周裕琼母子俩、李明伟老师一家等一队玩沙漠的游乐场。之前多次从CC老师口听到朱丽丽这一名字,这天的午后才真正和丽丽老师近距离说上话!也很早知道周裕琼老师,遗憾没有找到更多机会交流。和双梅的乖儿子交谈了一段距离,好可爱!和黄顺铭认识了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和他一起玩游乐场,之前的交流都停留在饭局的物质层面,这次总算把我们的交往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当我们在半山的缆车站准备回程的时候,风云突变,沙尘暴滚滚袭来。抬头看山顶,灰蒙蒙的风沙摇曳着冲向天空。我们头顶上的缆车已经停止,坐在缆车上的人悬在半空,被阵阵风沙无情搜刮。虽然我戴着口罩,但沙子也进到我口中。继而是雷电和下雨。这时,我听到丽丽和甜甜在后面叫我,我们挤到一块躲雨,但雨太大,我全身很快淋透。缆车不能再运行,通知有大巴在山脚接送。于是我们冒着大雨狂奔下山冲向大巴。大家上车后第一时间是互相关心是否都上车了,只听见周裕琼老师大声找李明伟老师一家。多友加难友!
当我们回到车上时发现剩下黄顺铭和导游还被困在沙漠这边。大家都很担心,不停和顺铭联系。最终和导游平安归来,上车一刻,全车人给了热烈掌声!
在第四天中午大家一起为CC老师获得ICA导师奖祝贺,不知谁从后面拍了一张众人干杯的照片,虽然不怎么清晰,但我很喜欢,有一股举杯豪饮的江湖豪爽味。当然我们不是江湖人,我们是多友学术群体!(此处呵呵)午饭后,我们几位从鄂尔多斯离队的人搭了两辆车到机场。沈荟母女、许静、曾娅妮和传媒大学博士生魏金梅和我一道在咖啡厅喝茶聊天候机。我的航班最先到点,离别前我开玩笑问大家是否需要吻别,没人反应。后来曾娅妮告诉我,当时许燕回应说其实大家吻别也没有什么,但可惜我没有听见就走了。谁知飞机在天上飞了半小时后因为机械故障又返回降落在鄂尔多斯了。其时,我一点也不难受,因为还有多友在机场,我不会感到孤单!还可以见到多友!
内蒙行是我第二次参加多友聚会。草原、沙漠带给我不同的地理感受,空间背景的转换让我对多友的认识、感情更加立体。一草一沙一片情!内蒙之行新认识了一批多友,又与老友有了交流的机会。也让我这个学术个体户找到了集体的归属感。多友群体吃饭不按庸俗的官职排位,聊天不用顾虑恶心的权力身份,没有世俗利益意识的交流,是以单纯学术纽带建立起来的一个共同体,喜欢多友群体的这份轻松、平等与纯粹!更重要的是多友在一起有一份天然的亲切感和关心,大家庭般的兄弟姐妹,珍惜这份感情!
2014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