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雅集,多友之家

 

 

沈荟交作业前跟我说“你快写吧,要不没得写了”,的确如此,自打一从内蒙回来,以草原三小姐妹打头,群里的快手们纷纷捧出热气腾腾的纪念文章,精彩纷呈,有诗有画,有人有景有情,有吃喝玩乐有学术天问,囊括且远远高于点滴我所见所闻所想。论文笔纯真,拼不过子豫开颜;论英文,拽不过汪思博肖学而;论景物情感,写不过丽丽蕾蕾荟荟;论文风典雅,老北大静静难被超越;论风格独特,非李贞芳、李明伟莫属。多友巨制、何氏(何舟教授)纪录片更是独此一家没得比。想来点学术的,郑欣十一问横空出世,直接扼杀本人念头。就连保底的路子——记个流水账,也被黄顺铭抢了先。虽然李师一再告诫大家不用“盲目攀比”,但狗尾续貂之嫌,的确令人压力山大。

 

好在我有自己的专属故事,纵然不能为前面诸友的佳作锦上添花,但也可在情节上略作补充。

 

 

“回家”:一种特别的惦念

于我而言,一年一度的多友聚会越来越有春节的赶脚,有种与家人团聚的劲儿。按说这个暑假,是我任务特别重的一段时间,原先告诫自己雷打不动的,内蒙也是去年夏天才刚刚到过,可是当多闻雅集召集令一出,尤其是沈荟问我去不去时,直接反应还是“去”!这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令我自己都觉得好奇。后来读了沈荟的文字,见了当天往返京呼一趟仅为与多友相会的轶玫,了解到郑欣为奶奶奔丧的第二天就赶来与大家相聚,才知道原来我们有相同的感觉——回家。

 

这种情感非朝夕而成。如果说多年前为期一月的共同生活让我们同届的学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一年一度的多友大聚会则让这情感发酵升温,也让我们的朋友圈不断延伸,前后期的多友渐渐相熟,同道中人可以玩到一起,吃到一起,善莫大焉。点滴之间,莫不感动。这趟我乘火车北上,行前李师提醒大家天凉加衣,温暖工程既已启动。王斌比我先到,嘱我如何打出租车前往,说15块就够,于是我走了一半向他报告“已经走了七块三啦”。到了宾馆,第一眼看见的是许燕,我们两年前在台湾同游,又见到分外亲切,而这次离开呼市前与我在一起的也是她,我因为等着见学生,体贴的她先去买了吃的,赶时间就带到车站,到了车站我俩边吃边说知心话,我的车先来,送我进站她才走。这是后话。话说第一日到宾馆前台报个到,时间紧我没有预先订房间,知道姐妹们不会让我落单。果然荟荟说我与蕾蕾住,见了蕾蕾才知道原来她昨天已经QQ过我了,说给我留了位,可惜我没及时上线,所以这样子,我就与王妃一路同寝,不知羡煞多少人。走上二楼之后,就是一番火热的大会师见面礼,一代多友把手话别情,二代三姐妹叽喳齐亮相,一通疯闹,我在心里说“天,多好的时光”!

 

上午的开幕式简单隆重,茶歇更是重点,因为所有的多友都见面了,好一番阔别许久的大叙旧,以及经典项目——“CC超模”(李金铨教授)应众人要求被轮流合影,并照片迅速在各人手机间传递。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多闻美妆”庄主轶玫博士,着桔黄裙装亮相,光彩照人,夸了我一句“这件衣服很不错”、问了我一个问题“自去年火车上培训后坚持化妆了没有?”,与众人合影后便翩然离去。这惊鸿一瞥反叫我“牵肠挂肚”,后来才知道她就是专门来与大家小聚的。我觉得自己很铁,才发现白金级的在这里,真乃榜样也!

 

午饭后在一杯甜甜的欣欣牌酸奶中沉沉睡去,休息好了之后,难忘的学术、文化与友情之旅徐徐展开……此处略去10万字,详情参见

 

http://www6.cityu.edu.hk/ccr/DuoWenYaJi_ScholarVoice_All.aspx

 

 

 “无形学院”:学术路上的相互扶持

今年的会议上,李金铨老师发言中一个概念被广为传播——“invisible college of friendship and scholarship”,这的确道出了“多闻雅集”这一学术共同体的精髓。今年恰逢城大“内地青年学者到访计划”项目运行十周年,作为有幸参与其中的后进,我安享城大诸位前辈辛苦运营这一项目所带来的各种福利。

首先是作为后学,有机会与学界“大佬”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得其十一,也受用无穷。在这个拼课题、求发表的年代,要安享潜心求索、厚积薄发的学问之道,需要足够的定力;而在日新月异、万象丛生的社会图谱中,要提得出真问题、给得了好答案,需要深厚的功力。从六年前城大访学与李金铨、何舟、祝建华、李喜根、李立峰诸师或教室、或餐室、或邮件神聊,再到之后每年一次的大聚会和国内外各处学术会议上的偶遇,不得不说他们的为学之道和严谨的方法意识让我在不知不觉间收获良多。受城大项目之益,我们在港期间脚步也未止于城大,浸会大学的黄煜教授、港大的陈婉莹、钱钢教授、港中文的陈韬文教授,也都被我们去叨扰过。虽然钱钟书老先生说吃了鸡蛋,未见得要见下蛋的那只鸡,但一向认为,只读文章还是不够,学术也是生命,见到作者本人,会让那段学术鲜活亲切,与高人面对面的交流,也更让自己时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城大项目福利之二:收获一众谈得来的“暖心”牌同道好友。多友群体,“暖”就一个字。从一如长辈关怀备至的李老师和师母,到我同期的死党尤其是可以相互托付的姐妹,再到这些年越走越近的那些兄弟姐妹,每一次相聚或问候时的周到与关怀都让人打心底里觉得温暖。这次内蒙之行,被众人赞誉盛产暖男的南大和南师大诸位代表张红军、郑欣、高山冰、张宁,带动次暖级川帮代表黄顺铭、张洪忠,在整个旅途中所展露的风范获得同行者一致认可,姐妹们一路相伴的幸福更是不可言说。时间是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多年来痛并快乐着的求学之路上,得友若此,实乃可遇而不可求。

城大项目福利之三:学术道路上得获师友支持。这次会上,有人笑说我被“点了名“。李老师在他简短的发言中,提到三个学术活动,我与其中一个有关。我院成立政治传播研究中心,计划于九月举办一个学术会议。会议通知做好后,我很快将它放到了”多闻雅集“微信群,因为多友出自几乎所有国内的新闻传播学院,放进这个圈里就相当于通知到了兄弟院系。那日几秒种后,尹良润、张志安、张洪忠、佘绍敏等多位好友反馈”已扩散“,随即我看到好些多友的朋友圈里也有了这个会议的信息。内蒙时聊起这个会,多友们也给出不少好建议,如晓梅嘱我可以发动多友组织分论坛,正好之前跟刘海龙等几位开设《政治传播学》课程的同仁都有接触,我便找了海龙来组织其中一个分论坛,他很支持,转眼这个分论坛的人员就到位了,后来会议召开的成果也表明,海龙组建的小分队的确闪亮。张红军经验丰富,办会的细节上给我颇多建议。王斌多多鼓励提劲,在我邀喻老师来开会时他勤勉敦促,协助落实时间。会期将至,多友们的文章陆续有来,不能按时交稿的反复致歉,表示若能迟交几日必感激不尽云云,如此认真的态度反令我不好意思。会议召开之时,外地、本地多友来了几十号人,还有没交论文、仅为“鼓劲”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好友,有些没能到场的也发来微信、邮件或打来电话问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的来安妹妹专程早来半日要帮我干活儿,种种细节,令人感动不已,有什么比得到大家的帮助更让人温暖开心呢?!

事实证明,多友的支持和帮助是极具实力的出手。此次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处处活跃着多友的身影,每个分论坛都有担任或报告人或主持人或评议人的多友,学术水准令人印象深刻,典型代表如此次会上以“精准犀利有风采””一评成名“的荟荟。话说相识多年,我还真没听过她在正式场合讲话,这次因为不在一个会场我还是没见着,但亲耳聆听了有关她的传说,会议结束第二天下午我有研究生的“政治传播研究”课,课堂上学生们意犹未尽地又聊起了“沈荟老师”。至于“跨文化传播干将“姜飞、”人大严面男神“刘海龙、”年轻的“政治传播研究前辈”许静、“公关酵母“陈先红、“大眼睛的复旦美女”章平、“旗袍女神“许燕以及卢家银、沈国麟、潘祥辉、刘兢、吴麟等各具气质与特色的多友们,无不在各自所在分论坛一展风采。另一位值得一提的传奇人物是沈国麟“沈公子”,此次机缘巧合,李老师亲点,国麟泼墨挥毫,当场写下李老师吟就的朱熹“旧学相商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 ”句章,相庆中心成立,“书法家沈公子“的美名不胫而走。多友之中藏龙卧虎者众,与如此优秀的同道中人一路前行,幸甚至哉,引以为傲!

当然,最令我感动的是李老师。第一次跟他发出邀请,他在芝加哥,立马答复”一定会来“!内蒙大会上他特别提到这个会,并号召大家都来,自然也是帮我们做广告、攒人气。大会当晚一大帮人内师大遛弯,李老师将其多年组织学术会议的心得倾囊相授。后来在”多闻雅集“的微信群里,他又鼓动多友们”我们都去!“待及开会时,他周二、周四有课,便周五飞赴北京,周一离开。周五抵达当晚,李老师不顾舟车劳顿,在我院开设讲座与师生交流。校内校外的师生来得太多,初借的教室挤不下,临时更换大教室,依然满员的教室里两个多小时他始终站立。(这个教室里也有卢家银、许静、姜飞、颜梅、沈国麟、徐金灿、吴麟、徐敬宏、唐晓芬、魏金梅等诸位多友)周日大会只有一天,时间很紧,李老师从早上8点的学术委员早餐会、到开幕式、主题演讲,直至下午分论坛的评议,全程参加,一丝不苟、认真勤勉的精神,令人感佩。自李老师十年前发起”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项目“,一直以来他不遗余力提携后学,又着力打造多友圈这个无形学院,奉献精神令人钦佩,其感召力也令人印象深刻。今年李老师获” ICA’s Fisher Mentorship Award“,提名的过程中北邮多友徐敬宏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号召多友联名题名,应者云集,荣誉既成,实至名归。今次内蒙聚会,草原上陶格图院长代表大家再次祝贺李老师,并以蒙语献唱《母亲》以示心意!有李师这样的榜样在前,愚钝如我,也当奋力前进,方不辜负。

多年来,多闻雅集硕果累累,“多友”俨然已成一种“江湖身份”,见面时抱拳相问,验明正身,皆为多友,便有了信任。今年冬天,一位毕业生请她相熟的来自三校的三位老师吃饭,落座后待我们报上家门,方知“原来是多友”,真是多友何处不相逢啊,饭毕三人合影立刻“上报”多闻雅集微信群。今年春天,我受派访问湖北几所高校的兄弟院系,想也没想,就直奔夏琼、红红和廖声武老师而去,谁让他们既是前辈,又是多友呢。在这样一个“多友群体吃饭不按庸俗的官职排位,聊天不用顾虑恶心的权力身份,没有世俗利益意识的交流,是以单纯学术纽带建立起来的一个共同体,喜欢多友群体的这份轻松、平等与纯粹!更重要的是多友在一起有一份天然的亲切感和关心,大家庭般的兄弟姐妹” (张洪忠,2014)中,所谓圈子里的幸福感,亦莫过于此了吧。

“多二代”:薪火相传的希望

“多二代”们今夏草原现身真是亮瞎了眼。儿童组的小小人儿以各具特色的小可爱萌翻了我们,如用绳命歌唱的壮壮,拳脚功夫甚是了得的“白展堂”淙淙,俏皮可爱的明明,以及每一个人都忍不住要去抱一抱的可人儿尹俊彤,每一个都可以媲美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注: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卡通人物,与他们的性格才情无关,就是“我最喜欢”)少年组三个一般般高、一样样俏的小姐妹更是以其聪慧、乖巧与才情Hold住众人目光。这次回来后,子豫是第一位提交作业的,李师迫不及待将这位多二代的文章拿来与人共享,读完小姑娘的诗,我居然眼眶湿润。她说:“每当想起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仿佛看到了多友们聊天/和田田与我采花的场景。每当我坐在大巴上无聊时,就好像看到思博姐姐与我/有说有笑的影子。每当下起狂风暴雨,就会有人冒着大雨冲回家,我就会想起我们/在沙尘暴中冲回大巴的情景。其实我有点儿怕告别,因为我有一段不一样的经历,这就是告别时我会哭的原因。时光不能倒流,只能等到明年。/所以我和大家告别,我们相约明年再见!”记得还看到了与大家作别后子豫流泪的照片,小姑娘内心的细腻和这真纯的感情,令人心生怜爱。开颜身上,颇显丽丽开明家风,活泼可爱,反应机敏,但也很懂事。最后一日返程的车上,她拿自己漂亮的湖蓝色头绳给我系头发,我颇喜欢,分别时还她,她说“姐姐送你了”。我心想这孩子怎知我心思,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蕙质兰心吧?汪思博小同学是我的老朋友了,这个自诩为女汉子的小姑娘最令我佩服,作为上海市的优等生,她早早就确定了自己的未来道路,竟然是——到康乃尔去,读兽医专业!才十四岁的小人儿,已经如此清晰地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多么了不起。看她发来的文章,最后一笔还是落在“环保”的题上,小小年纪,大大格局,真心要点N个赞。

 

看着“多二代”长势喜人,并且也开始像父母辈一样在这个群里生长友情,真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

 

 

 

北京李师庆生,金秋多友三喜

这个夏秋,多友聚会从内蒙延伸到北京。未曾想到的是,在北京短短一个周末的相聚,却有三场喜事发生,9••20李师生日,9•21沈菲大婚+小中心成立。

李师9•19抵达北京,他快来的那几天,有人陆续开始有人跟我“透露小秘密”,说是李师的生日就在这几天了。如此巧合,有机会在北京为李师庆生,多棒的事。只是大家提供的日期各不相同,这有点难办。想来想去,我只好去问当事人,以免闹腾错了日子,岂不尴尬?在家银、轶玫、王斌和我去机场接李师的路上,李师发来了邮件,确认是20日,但嘱我保密,莫要声张。我说好。不过,19日晚上先红在多闻雅集群里问了一声“@ Chin-Chuan Lee你的生日是不是过了?”这秘密可就守不住了,李师20日生日的信息火速散布。

9月20日00:00整,有心的雷霞在“多友北京团”里率先发出“蛋糕时间来啦,[玫瑰][玫瑰]”的信息,王斌、先红、金梅等开始接龙,一日的李师庆生刷屏活动在“多闻雅集”群和“多友北京团”群里迅速铺开。

 9月20日李师的生日大概是这样过的:

早餐后由国麟、双峰、何晶陪同前往颐和园,会同雷霞、刘惠芬及刘海龙一家三口游园。吴麟在家带孩子,一日不得出门,专门叮嘱“雷霞,记得直播啊,我们去不了的人就指着这个呢”。所以一路上雷霞都担任现场播报之职。

中午前往钓鱼台附近某雅静所在品茗,周亭、书藏加入,用餐后国麟为李师书“人寿年丰”庆生,李师嘱他为中心赠墨宝一幅“旧学相商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 ”。兴之所至,李师也手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并特地感谢国麟愿意收容他这幅“习字”。一行人兴致颇高,快4点才离开,前往五道营与下一拨人回合。

话说五道营小分队队长《中青报》燕舞同学一点多就到了已经被他踩点过好几遍的安定门继续踩点,三点盼来来安,四点盼来王斌与家银,四点半盼来李师团,于五道营胜利大会师。当晚为李师庆生的几位神秘嘉宾也陆续亮相。燕舞请来李师的老朋友周兵导演,但见周导演款款提来四瓶红酒开饮。晓梅神秘出现,并邀约清华的陈昌凤老师和冯媛女士(王若水夫人)到场。我的朋友北京电影学院姜丽芬老师也与李师新识。李师捧了三大束花,浸在多友的温柔感情之中,大受感动。但他再两天就得赶回香港,那些花只能让他闻一天,就转赠给我了。 (当然,我午餐后就回校准备第二日会务事宜了,直到晚上七点半才和我院杜智涛、张薇薇两位同忙会务的老师赶到“早春二月”,所以这段时间的记录凭借多友所言、群内微信互动及现场照片。)

待我们三人七点半赶到“早春二月”时,两张桌的连体包厢已经满满当当,靠背椅换成了小圆凳,仍然接踵摩肩。将近三十人挤在一起,共同为李老师举杯祝福、欢唱生日歌、吹灭生日蜡烛,热闹温馨,一个大家庭的聚会也莫过如此了吧,李老师,这位多友的大家长,在众人的爱与祝福中,度过了他的生日。

这次聚会过程中的许多小细节,也给我颇多感动。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是最早告诉我李师生日事的,她说会期将近,恰逢李师生日,这事得让你知道。平平20日从上海上火车前专门来电问我住处附近哪里有蛋糕店,说下车后要给李师买生日蛋糕,我说你人生地不熟的,提着蛋糕满城跑多有不便,燕舞会订的。燕舞同学为这次聚会则是颇费思量,早在李师抵达的前几周,他就为20日的行程出谋划策,并几番亲往待选的聚会地点考察,最后确定了五道营及“早春二月”作为20日漫步及晚间聚会的场所。晓梅为给李师生日惊喜,提前电话告知我会带李师旧友前来,但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点不能泄密,包括她本人要来北京的消息都要提前封锁,以免李师猜到她会带何人而来便少了这份惊喜。。。凡此种种,点滴皆为有情!

20日李师生日的祝福和新闻播报一直在“多闻雅集“群里满屏跑到深夜,我因为第二天会议在即,两点多睡,五点多起,感觉好像20、21日连成了一天。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因为多友的存在,京沪联动、三喜临门,都交织在一起了。

21日是沈菲、菁菁大婚的日子,也是政治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和学术研讨会举行的日子。我是觉得小中心成立与李师生日和沈菲大婚这样在个人生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相比不算得什么,但多友们说”多友三喜“,那就映衬一下另外两大喜吧。想来我们在这边开会的时候,也正是沈菲、菁菁步上红毯之时,这样的巧合,也真是有趣。

沈菲大婚,多友上海代表团全程直播,场面温馨美好,衷心再祝二位新人幸福甜蜜、相伴终老。相信仅凭庞大的多友团这么强劲的祝福,他俩的小日子也必定是要红红火火、甜上加甜的。

2014有点特别,金秋京沪联动,多友三喜临门,也算得一段雅集佳话吧。

丽丽《山水一程,三生有幸》,也写出了我的心声,借用来作为我这小文的结尾吧:职业生涯如果尽是理性的因果逻辑链条,没有一些被酒和真情、被记忆和传说、被笑话和糗事连接的同侪情谊,那是一件多无趣的事情。何其幸运,我们有多闻雅集!

 

 

何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