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躲避到亲近 多闻雅集的点滴趣事

初识 李老师,是在 2005 年复旦新闻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暑期班上。他站在讲台上谈古论今、中外对比、人文社科,我敬畏于他的威严,哪敢靠近半步,何况还需突破众多粉丝的层层包围圈?孰料,在城大与李老师见面,未及自我介绍,老师便发话: “我在哪见过你?” 赶紧乖乖坦白: “去年暑期班听过您的课”。其后频频和老师吃饭喝茶聊天,畏惧感一点点消失,开始和老师相互开起玩笑来。今年暑假,在黄浦江游轮上与李老师意外重逢,其惊喜宛如又见亲人。

深圳之行,率真时光,太多美好可以回味。聚会结束,和李老师、何老师一同去香港。过关前,约好在九广铁路的入口处等。没想到那天要过关的人奇多,两位老师的电话都打不通,我只得束手无策地跟着人流慢慢向前挪动。心急如焚,只担心老师等待的时间太久。终于办理好过关手续,便往九广线飞奔过去。那一刻,老师高大的身影、灿烂的笑容以及挥动的手臂,就此在我心中定格。

我们这届来得不巧,时值城大学期结束,只剩最后一周的课程。我赴港前就盘算着多去听些课,却未料小算盘全然都落了空。第一次 和何老师碰面,是在城大的九楼餐厅。 何老师快人快语,极具亲和力。席间大家纷纷向何老师请教问题,我也鼓足勇气“能提个要求么?” “说”“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上次课啊?” 何老师哈哈大笑,”我的人工费很高的哦!” “啊?” 见我满脸的失望,他故意稍事停顿,再转话锋: “不过,对你们, 免费!”

后来何老师给我们上课,为活跃课堂气氛,突然走到我面前道“姐姐,你可明白?”大家爆笑,我满脸绯红。自此,总算对定量研究不那么排斥了。其后与何老师相处,便如老朋友般亲切,有时还没大没小地开玩笑,甚至调侃何老师的“夜生活”,怂恿何老师唱“花心”。对此,何老师均一一包容了。除了长学问、交朋友,还获得了“姐姐” 的 雅号。收获多多啊。

 

章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06年9月13日